巴西摩托车市场依托刚需通勤场景与政策红利,形成以经济型小排量为主、休闲中排量升级的“金字塔”结构。城镇化加深、女性渗透率提升及电动化转型将驱动持续增长。
地理与基础设施优势
亚马逊雨林屏障
亚马逊雨林占巴西国土面积40%,河流密集、陆地交通开发受限,雨林区公路覆盖率不足10%
摩托车凭借轻便灵活、低道路依赖的特性,成为雨林城镇间核心交通工具,例如玛瑙斯周边居民依赖摩托车进行物资运输和日常通勤。
超高城镇化率(87%)的副作用
圣保罗、里约等大城市通勤拥堵严重,汽车平均时速低于20公里。2023年里约州摩托车销量(10.5万辆)首次超越汽车(7.6万辆),成为东南部首个摩托车主导的州。
摩托车通勤效率比汽车高40%以上,尤其适合外卖配送(占使用场景92%)和跨城区服务
人口结构与经济动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北部/北部)因公共交通缺失,摩托车承担生存工具职能,销量占比超50%,显著高于人口权重。
经济性与政策刺激:高通胀(2023年达4.6%)和汽车价格高企(新车最低7万雷亚尔)使摩托车(普遍低于1万雷亚尔)成为性价比首选。75%的销售依赖分期付款,政府为刺激消费多次下调融资税率(如2008年从3.38%降至0.38%)。2023年更免除170cc以下车型的IPVA税(机动车财产税)。
配送经济催生职业需求:巴西日均外卖订单超500万单,骑手数量达200万人,摩托车成为谋生工具,CG160等车型被称为"送餐神器"。
女性经济独立性提升:女性驾驶员十年增长98%(2012:450万→2022:890万),中产女性推动踏板车销量占比升至35.5%(2024年)
摩托车市场概况
1. 产量创新高
Abraciclo主席马科斯·本托(Marcos Bento)表示:“该行业正全力运转,以满足市场对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和工作工具的需求,惠及数百万巴西民众。业界对下半年仍持乐观预期,但需警惕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利率水平及通胀走势。”
2024年全年产量174.8万辆(+11.1%),创2011年以来峰值,预计2025年将达188万辆(+7.5%)
2. 销售持续强劲
2025年上半年销量102.95万辆(+10.3%),日均销量达8,970辆;2024年全年销量187.6万辆(+18.6%)。
增长动因:刚需通勤(92%用户用于通勤)、配送经济扩张(日均外卖订单超500万单)及政策刺激(免税政策降低持有成本)
3. 女性市场崛起:女性驾驶员比例从2012年450万人增至2022年890万人,十年增长近一倍。2024年踏板车热销(占比35.5%)中女性贡献显著,偏好因素包括轻便设计、低油耗(约3L/100km)及安全
1. 本田垄断地位稳固
长期占据市场70%以上份额,2025年主力车型CG160系列(含Start/Fan/Cargo/Titan四款)持续热销,其Flex燃料技术适配巴西乙醇能源政策,经济性突出(油耗约3L/100km)
2025年1-4月本田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3.6%,CG160与Biz125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 中国品牌加速渗透
中国品牌(宗申、嘉陵等)市占率接近10%,通过玛瑙斯自贸区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价格较日系低20%。
鑫源集团旗下SWM摩托将于2025年进入巴西,主打中排量休闲车型(如ADV、复古街车),填补娱乐化市场空白。
政策环境
激励政策强化刚需市场
IPVA免税州扩大:巴拉那州、帕拉伊巴州等免除170cc以下摩托车财产税,每车年省400-500雷亚尔,覆盖80%车型
零首付计划:150cc以下车型免首付+工业税减免30%,显著降低低收入群体购车门槛。
载客服务监管矛盾
圣保罗市2025年1月禁止APP摩托车载客服务(如99Moto),法院支持市政府监管权,已扣押143辆运营摩托车。
争议焦点:平台方主张联邦法律允许私营载客,地方政府则以安全为由禁止,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配送行业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