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核心地带,西邻马六甲海峡这一全球最繁忙的海运通道,东接南海国际航线,使其成为连接东亚、欧洲、中东及东盟内部的物流中转枢纽。
1.港口集群支撑贸易网络:
巴生港作为东南亚第二大集装箱港(全球排名第13 位),通过 83 亿美元扩建计划将吞吐能力提升至 2700 万标箱,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运营效率,成为摩托车及配件出口的核心通道。丹戎帕拉帕斯港和关丹港则分别服务于南部工业带和东海岸经济特区,关丹港通过中马合作实现深水码头升级,与广西北部湾港建立直航,形成 “港 — 产 — 园” 联动模式,2022 年单月吞吐量达 95.2 万吨,90% 货物来自中国航线。
2.陆海联运辐射区域市场
马来西亚依托港口与铁路网络(如东海岸铁路),可将摩托车产品通过陆路快速运输至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甚至通过中欧班列抵达欧洲,显著降低跨境物流成本。主要面向印尼、泰国等邻国,区域贸易潜力凸显。
区域供应链协同效应:柔佛、槟城等地聚集了电子、塑料等配套产业,为电动摩托车的电池、电控系统生产提供支持。例如,吉隆坡、雪兰莪等城市的电动两轮车渗透率较高,Segway-Ninebot、Gogoro 等品牌通过本地化组装降低成本。
马来西亚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产业概况
马来西亚的电动两轮车产业正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生态体系,涵盖研发、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充电基础设施及配套技术服务等多个环节。虽然整体起步较晚,但受益于政策推动、海外投资与本地消费需求增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模式。
马来西亚本土在整车组装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代表性企业如**Treeletrik(旗下隶属Tenaga Nasional Berhad)和EBixon(由Ni Hsin EV Tech主导)**等,均在柔佛、雪兰莪等地设有组装厂,主要针对国内市场需求设计轻型电摩产品。这些企业在车型设计上更加注重适应热带城市环境和多雨气候,逐步打造具有本地市场适配度的产品。
在零部件和材料领域,马来西亚具有一定制造基础,尤其在橡胶制品、塑料壳体、轮胎及电线组件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配套产业。柔佛、槟城及雪兰莪等州是电动两轮车配件供应链的主要集聚地。这些地区同时也是出口型电子、电器产业聚集区,为发展电动两轮车电子控制系统及智能硬件提供了有利条件。
摩托车市场分析
在马来西亚,摩托车是最普遍的代步工具。马来西亚人口3394万(2022年世界银行数据),而马来西亚摩托车保有量约为1000多万辆,这意味着在大马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拥有摩托车。
一方面,由于马来西亚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基建水平低,而摩托车凭借便捷、速度快的优势,能优先解决出行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马来西亚大部分汽车都依靠进口,汽车购置税费用过高,对当地消费者来说价位难以承担,而相比来说,摩托车的价位通常在几千到上万不等,这也导致摩托车能够以更低的价位、更快的速度获得消费者选择。
马来西亚人口基数大、需求刚性,使得在大马卖摩托车,成为一个诱人的生意。据Statista预计,马来西亚摩托车市场收入在2024年达到28.5亿美元,到2027年将增加到37.5 亿美元,年复合7.10%的增长率。
大马的摩托车行业目前仍被日本企业主导,据Statista数据,雅马哈、本田、川崎占据了市场66.7%的市场份额,其中占比最高的雅马哈盘踞了超3成的市场,本田的占比为超2成。
而当下,东南亚市场新一轮油改电趋势的赛程正铺开。2023年7月马来西亚宣布「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National Energy Transition Roadmap, NETR)的第一阶段,涵盖能源效率、再生能源、氢能、生质能、绿色运输和碳捕
获、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 CCUS)等六大能源领域;刚过去的8月公布第二阶段的NETR,确立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的具体路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拥堵加剧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摩托车(e-motorcycles)和电动自行车(e-bicycles)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短途出行的首选。
2024年,马来西亚电动摩托车市场的销量预计达到约7万辆,同比增长约22%。电动自行车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销量突破12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整体来看,电动两轮车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在20%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消费者分析:
电动摩托车主要受到城市年轻人、通勤族以及外卖和快递配送人员的青睐。相较于传统燃油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具有噪音低、无尾气排放、运营成本低等优势。电动自行车则更多受到短途通勤者、学生及休闲骑行用户的欢迎,尤其是在吉隆坡、槟城、柔佛等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充电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电动两轮车的普及速度。目前,马来西亚主要城市正在加快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部分电动两轮车厂商也开始推出自有充电网络。此外,电池可拆卸设计的电动车型使得用户能够在家中或工作场所进行便捷充电,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